哪里有收购野生桑黄(抗炎、抗癌、降血糖,这种被誉为“森林黄金”的药用真菌,在沪育出新品种)

admin 阅读:77 2024-10-10 23:42:18 评论:0

炎炎夏日,位于浙江海宁市宏欣农业生物科技公司的大棚里却阴凉潮湿,水雾中,几万个“菌菇棒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水槽上,每个壁袋上挂着个“奶黄包包”。“这是桑黄,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效果的药用真菌,今年这批菌棒的出菌率可达80%以上。”公司负责人姚生良兴奋地说。


2019年起,上海市农科院与海宁市宏欣农业生物科技公司结缘,将最新培育出的“沪桑2号”菌种送到姚生良手上,这让他的桑黄生产上了一个台阶。今年,他的80多个温室大棚、5个食用菌智能库房里培育了约70万袋“沪桑2号”桑黄菌棒,产值可达数千万元。


“森林黄金”桑黄的药用价值被发现


桑黄是大型珍稀真菌,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因其生长在桑属植物上,且子实体呈黄褐色而得名。


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出谷”。


《中药大辞典》记载,可治血崩、血淋、带下、闭经等妇科疾病。民间中医使用桑黄提高肝机能、治疗肝硬化很有效。


近代桑黄的研究起始于日本,长崎女岛的居民因食用岛上盛产的桑黄,患癌者较少,1968年日本学者研究发表了桑黄有卓越抗癌功效的文章。在后续的研究中,桑黄还被发现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功能。因其突出的药用价值被称为“森林黄金”。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曾进入中国大量收购野生桑黄,致野生桑黄濒临绝迹。1998年,安徽大别山出现人工培育仿野生桑黄。近年来,中国桑黄种植规模以每年10倍的速度在发展,段木仿野生桑黄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与安徽省,袋料培植桑黄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与江苏省。


先进选育技术筛选出本土高品质桑黄


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使桑黄对优良种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上海市农科院研究员杨焱告诉记者,2006年上海市农科院开始做桑黄新品种选育,他们发现桑黄菌种非常容易退化,而想要获得高药用价值的桑黄,就需要选育高活性成分含量的桑黄品种。


杨焱团队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物理诱变选育技术,选育获得总黄酮含量高、抗逆特强,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出发菌株的优良品种。他们将这一品种命名为“沪桑2号”,并于2020年通过上海市新品种认定。


得知上海市农科院培育出了桑黄新品种,与上海农科院签有战略合作协议的浙江海宁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引进这一优良品种,“沪桑2号”很快走进了浙江海宁宏欣生物,在农科院的科技专家指导下,宏欣生物桑黄种植基地污染率降低到5%以下,出菌率提高到80%以上,每个菌棒的桑黄产量可达40克以上,比以往增长100%。


“药食同源”促桑黄走进千家万户


桑黄的“知名度”虽不及灵芝猴头菇、竹荪等“药食同源”的菌类,但因其显著的功效,日益受到研究者及企业家的关注。


近年来,桑黄陆续被批准进入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这意味着可在当地做为中药饮片进入市场,市农科院还在与相关机构合作深入研究桑黄抑制不同类型肿瘤的功效及缓解癌症患者晚期疼痛的作用,相信这些都将极大促进桑黄产业发展。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表示,当前,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健康产业正快速发展,美国保健食品年销售额约80亿美元,日本年销售额约35亿美元,而我国从古代神农百草古籍开始,药食同源的理念就深入人心。“药食同源”农业的创新发展,桑黄是一个典型案例。


除了桑黄栽培技术专利、品种选育专利、桑黄黄酮规模化制备技术和固体发酵几项专利,市农科院食用菌所还开发了桑黄超微粉、桑黄虫草养生茶、桑黄精华胶囊等产品,为未来桑黄精深加工和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0517w.org/news/646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