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生蚝(吃下了这颗生蚝,你的呼吸都会带有\u0026#34;海的味道\u0026#34;)
牡蛎是种神奇的食物,它算是中西方人民都爱不释手的食物之一。在中国,更多人喜欢吃的是叫生蚝,牡蛎和生蚝有什么差别么?其实无论是让丹麦人民忧愁的太平洋牡蛎还是高档西餐厅常客的贝隆生蚝都是牡蛎旗下的一种,由于生蚝比其他牡蛎的肉质能为肥美,因此更受大众欢迎。当然,部分地区的牡蛎和生蚝也“不分你我”,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它不仅仅是个食物,在国际上甚至是颇为火爆的一个名字。比如伦敦的交通卡的名字就是牡蛎卡,莎士比亚更是以一句“这个世界是我的牡蛎(The world is mine oyster)”,来形容梦想实现后的美好世界。
中国许多地方的餐桌上都会出现牡蛎的身影,且种类与名字多到“令人发指”。
在闽南、台湾地区有道小吃很有名,名为“蚵仔煎”,其中的“蚵仔”便是牡蛎;胶东半岛对牡蛎有着更具“海的味道”的称呼——“石蛎”、“海蛎子”;浙北的沿海城市称之为“蛎蝗”,当地方言与“流黄”同音,听起来还是十分生动的一个名字;广东广西人多称之为“蚝”;香港人为了区别“蚝”与干蚝肉(蚝鼓)的区别,就在前面加了个“生”字。
▷中国牡蛎(蚝)行业养殖面积分布格局
蚝肉自带海洋的味道,也是来自海洋的馈赠。据历史记载,在汉朝我国就有养殖生蚝的记载,在明朝的《业蚝考》就有对撬竹养殖法有过详细记载,这种方法有些地区仍在使用。
由于各地生存坏境不一,养育出来的牡蛎也带有不同滋味,各地吃牡蛎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与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中所诉说的牡蛎的吃法就是简单粗暴的“开壳即食”,力求保证牡蛎中蕴藏的海的原味。在欧美地区,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在牡蛎上挤上些柠檬汁,再将顺滑的牡蛎肉一口吞下,咸鲜味与柠檬的清新之感在口中交错,一下子就能激活人的每个细胞。吞咽下肚后,仿佛口中呼出的就是“海的呼吸”。
在中国,除了一些沿海城市可能由于牡蛎较新鲜与当地吃法等原因,会选择将生蚝“生吞活剥”,但更多的地方是不选择直接生吃的。
其中最有名的吃法应该就是“烧烤摊小霸王”——蒜蓉碳烤生蚝。往个大、鲜嫩、饱满的生蚝中,加入青葱、红辣椒粒、蒜泥,这诱人配色与散发出来的极具“侵略性”的香味就问有谁能够拒绝。
蚝肉会在烧烤架上跳跃,汁水发出滋滋声响,生蚝壳带着的炭焦味也是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食欲。
渤海之滨
辽宁大连人说话常被调侃道,“带股海蛎子味”,这也是说明了当地人对于海蛎子的喜爱,而且这里的作法也是多种多样,不仅有葱烧海蛎子、油爆海蛎子、炸牡蛎,更是把海蛎子做成了萝卜丝海蛎子包子。其中炸牡蛎这种吃法甚至被村上春树当作写文章的例子。在北方,最常见的做法其实是蒸煮,典型的代表菜就是山东的海蛎海鲜小豆腐。
珠三角
珠三角地区对于生蚝真的是爱得深沉。
潮汕地区的小市集随处可见蚝的身影,其中蚝烙受到当地人的偏爱。将番薯粉包裹的小而肥的蚝肉煎至两面金黄,最后蘸上鱼露,一口咬出的简直就是幸福感。
由于这地区产蚝真的多,为了不浪费每一颗蚝,当地人也千方百计地去想蚝的制作方法。
将蚝肉煮熟晒干后便制成了蚝豉,这中干制品会使原本“海洋的味道”更佳浓郁,也更易保存。在做菜时往里放上几颗蚝豉,绝对会使菜的滋味绽放出新鲜魅力。
蚝油则是煮蚝的水弄碎而成的副产品,因其滋味极其鲜美,如今许多粤菜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闽南台湾
我对于台湾牡蛎的第一次认识是在电视剧上,里面有一道叫做蚵仔煎(o a jian)的小吃,当时边看电视剧边流口水。把牡蛎放在铁板上煎地滋滋作响,再“哗”地敲上个鸡蛋,添入木薯粉做成蛋饼,撒上新鲜时蔬,煎上一会儿就能出锅,食用前再浇上甜辣酱,简直撩拨人的味蕾。虽然在闽南和台湾的蚵仔煎做法略有不同,不过也算是“一脉相承”。
在泉州惠安,有一种特色小吃叫浮粿(pu gei),这食物通常会有六个角,看着像海里的海星一般,主要原料就是海蛎、蔬菜和地瓜粉,在油锅里炸至金黄后,即可捞出,趁热吃才能捕捉到它最精彩的瞬间。
吃牡蛎的地方与牡蛎的吃法还有很多,毫不夸张地说,吃牡蛎简直可是吃出中国的海岸线。无论是生吃、水煮、油炸,还是制成副产品,中国人对“蚝”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文:刘昊冰。图:网络
参考:天下美食《蚝的中国味》、黄伟超《蟳埔蚵壳厝建筑群》
感谢:天下美食主编霈雯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0517w.org/news/27488.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