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多少钱一斤(每日学一味中药--薏苡仁)

admin 阅读:78 2024-10-10 20:13:59 评论:0

【名称】薏苡仁


【拼音名】Yì Yǐ Rén


【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秋季果实成热后,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晒干。


【形态】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须根较粗,直径可达3毫米。秆直立,高1~1.5米,约具10节。叶片线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宽1.5~3厘米,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于背面凸起;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外面包以骨质念珠状的总苞,总苞约与小穗等长;能育小穗第一颖下部膜质,上部厚纸质,先端钝;第二颖舟形,被包于第一颖中,先端厚纸质,渐尖;第二外稃短于第一外稃;内稃与外稃相似而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长花柱;不育小穗退化成长圆筒状的颖。


雄小穗常2~3枚生于一节;无柄雄小穗第一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而具不等宽之翼,先端钝,具多数脉;第二颖舟形,亦具多脉;外稃与内稃皆为薄膜质;雄蕊3;有柄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但较小或有更退化者。颖果外包坚硬的总苞,卵形或卵状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本植物的根(薏苡根)、叶(薏苡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分布】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宁。


【性状】干燥的种仁,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基部较宽而略平,顶端钝圆,长5~7毫米,宽约3~5毫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不明显纵纹,有时残留黄褐色外皮,侧面有1条深而宽的纵沟,沟底粗糙,褐色,基部凹入,其中有一棕色小点。质坚硬,破开后,内部白色,有粉性。气微,味甘淡。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


【炮制】炒蔗苡仁: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即可。或用麸皮同炒亦可。(每慧苡仁100斤,用麸皮1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一两,以糯米二两同熬,令糯米熟,去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性味】甘淡,凉。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食疗本草》:"性平。"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微凉。"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人散剂。


【注意】脾约便难及妊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②《本草通玄》:"下利虚而下陷者,非其宜也。"


【附方】①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②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各四两。分作十六剂,水煎服。(《广济方》)


③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纲目》薏苡仁粥)


④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薏苡仁酒)


⑤治水肿喘急:郁李仁二两。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⑥治肺痿唾脓血: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梅师集验方》)


⑦治肺痈咳唾,心胸甲错者: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浓,微温顿服之。肺若有血,当吐出愈。(《范汪方》)


⑧治肺痈咯血:薏苡仁三台。捣烂,水二大盏,入酒少许,分二服。(《济生方》)


⑨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⑩治肠痈: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人二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⑾治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饮,并煮粥食之。(《纲目》)


⑿治沙石热淋,痛不可忍:玉秫(子、叶、根皆可用),水煎热饮,夏月冷饮,以通为度。(《杨氏经验方》)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0517w.org/news/5449.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