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水稻价格预测(「农业政策」2018年稻谷收购价公布,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公布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
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和20元,是三年来下调幅度最大的一年。快来看看人民日报是如何解读和回应的: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促进减存量、抑增量;粮价由“托”变“托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至于为什么调价,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政策上
粮食最低收购价自2004年实施以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而且收购价格都以托市价格为主,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这也造成国内外粮价倒挂,库存大、进口大的问题,下游加工产业举步维艰。企业没账算,农民难增收,这样靠政策托起来的价格对企业和农民都没好处,注定不可持续。
市场上
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得放心,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粮食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而粮价、补贴接近“天花板”,资源环境又遇“紧箍咒”,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所以说,这次下调保护价的目的是减存量、抑增量,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同时,粮价由“托市价”变“托底价”,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大家要明白,这个“托底价”不是市场价,毕竟眼下市场上有优质稻谷价格坚挺,这也就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稻谷市场质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未来想要赚钱,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
有些人会担忧这么大幅度的下调保护价就不怕“谷贱伤农”?从玉米的这两年的供给侧改革来看,大家可以放心。现在的玉米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止农民的收益稳了,加工企业也活过来了。
所以说,这次稻谷调价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这既是一场全方位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既要考虑量的平衡,也要实现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结构怎么调?
坚持市场化方向
调优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方式,推行绿色生产,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政策的精准性,以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盯着市场种、跟着需求走,产得优、卖得好,让种粮成为有赚头的产业。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多点少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时代保护粮食产能,要加快推进向提质导向转变,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农民增收是目标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更要看农民是否得实惠。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逐步实现市场定价,既要反映市场供求,又要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特别是要避免粮价过快下跌,稳定农民收入这个基本盘,确保不发生大面积“卖粮难”,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综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农管家、今日新农人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0517w.org/news/5078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