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的县城留学生,困在割裂的现实中
admin
阅读:126
2024-11-07 11:05:17
评论:0
“孤注一掷”的县城留学生,困在割裂的现实中当代“寒门贵子”留学生看似是优越人生的代名词,其实是学生时代人和人割裂的开始。出国读书是一种选择,但不是人人都是富二代,家境良好的留学生出国留学飙车开趴买买买,家庭条件一般的留学生打工省钱还担心随时断供。而在一般的条件中,不同于出身一二线城市的小康家庭的学生,家境普通的县城留学生迫于掏空家里积蓄来读书的压力,早早地告别了“清澈又愚蠢”,成了这个链条的最底端。“孤注一掷”的县城留学生,困在割裂的现实中!没有在社媒炫富的本钱,没有全球旅游的金钱,他们是留学生中的最沉默的群体。他们通常都有相似的画像:有很强的驱动力,能靠互联网打破信息差;家庭不重男轻女,或身为独生子女,家人愿意全力托举;能有契机了解出国的生活,并善于抓住机会;目的性强,在国外不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诱惑二沉沦,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留在国外工作。同时满足这四项条件,才能成为县城的“天选之子”,用一纸学历迎接更广阔的人生选择。性格决定命运,在县城留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普通人通过留学逆天改命的前提条件,是先有这个命。用一套房换留学文凭,也要有运气“只要去法国读了研究生,以后想在老家买房,基本上不可能了。”在一套房和学位之间,雅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雅婷在浙江的县城长大,当地房价2万一平,父母都是基层员工,攒出了刚好可以买一套房的积蓄,没有额外资产。985本科毕业后,她被某法国名校的管理学研究生录取,学费一年大约20万元。雅婷在飞机上(受访者供图)和英美澳相比,欧洲的留学费用相对较低,更划算,但她的父母还是坚决反对。幸运的是,雅婷的母亲虽然不支持出国,但也认可一张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他们的认知里,学位越高越有面子,多读书总是好的,至于去法国还是北京,除了距离都很远之外,没有太大的差别。在985读书时,雅婷曾在北京的国际组织实习过一段时间,当时,母亲就抱怨过北京离家太远,更希望她呆在浙江、上海或老家县城。因此,雅婷母亲也会担心,她一旦到了法国,会因为更遥远的距离和更贵的机票而不回家,“那这个女儿相当于白养了。”为了争取到读研的学费,雅婷每天在家里游说“拉投资”。她先从母亲入手,今天说管理学专业会对考公考编更有帮助,明天摆出未来的职业计划,一旦对方态度稍有松动,她就动员母亲和奶奶去说服父亲。父亲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幸运的是,雅婷是备受疼爱的独生女。父母哪怕不支持,但只有这一个孩子,最终也愿意为了女儿的梦想拼一把。雅婷吃的白人饭(受访者供图)类似的情景也在晓菲身上出现。她出生于河南的县城,有一个妹妹,家族的小辈们全是女孩。初中时,晓菲转学到洛阳的寄宿学校,有一个家里做生意的同学准备出国,其父母找到晓菲家里,想要找一个品学兼优的“学伴”——晓菲在美国读书期间,她母亲就这样向别人定义她在国外的生活。大二,晓菲家里因为担保被骗,投资失败,再也无力支撑全部学费,不得已,家里卖掉了市中心的房子来支付留学开支,晓菲边上学边做副业挣钱。“我们家没有男孩,所以不存在重男轻女。但是,如果我们家有男孩,一定会重男轻女的。”晓菲毫不避讳地说道,“从小,我父母对我就是托举式的,打个比方,我父母的月薪只有1000元的时候,会花2000元给我买一个教学玩具。”这就是县城小孩,尤其是县城女孩开启海外留学的第一步必要条件:家庭教育观念超前,且愿意把本就不多的资源尽数投资到自己身上,哪怕是付出一套房的代价。父母觉得女孩不比男孩差,而这个前提本身就带着隐晦的男女对比,晓菲镜头下的西雅图(受访者供图)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0517w.org/news/3809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