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图片(中药材山姜)
山姜
拼音Shān Jiānɡ
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鸡爪莲[江西婺源]
来源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Alpinia japonica Miq.,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均可采挖,洗净晒干。(果实为建砂仁,参阅砂仁附注项下)
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40~60厘米。根状茎分枝,多节,幼嫩部分红色,生细长而稀少的须根。茎直立,丛生。叶互生,常排为二列,长椭圆形或快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密生茸毛。5~6月间开花,总状花序顶生于有叶的茎顶,密生锈色茸毛,长10~15厘米,物大苞片;花白色稍带红条纹,物小苞片;花萼圆筒状,长1厘米,红色,表面密生毛。种子多数。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下阴湿出。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
用法用量1~3钱。
复方1.风湿痹痛;山姜根、钩藤全草、铺地、蜈蚣、桑枝各5钱,白酒1斤,浸泡5天,每天服药0.5~1两,每日2次。
2.跌打损伤;山姜根、茜草根各5钱,大血藤根1两、牛膝、泽兰各3钱,白酒1斤,浸泡3~7天,每服0.5~1两。
3.胃痛;山姜根、乌药各1~2钱研末,温开水送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山姜
拼音Shān Jiānɡ
别名美草(《本草经集注》),箭杆风(《草木便方》),九姜连(《峨帽药植》),姜叶淫羊藿(《贵州民间方药集》),九龙盘(《贵阳民间药草》)。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姜科植物和山姜的根茎或全草。在栽种2~3年后的3~4月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分歧。单叶互生,3~4片,2列,叶片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密被茸毛。总状花序,密被锈色茸毛,长10~15厘米;花白色带红条纹,长约25毫米;花萼圆筒状,长1厘米,直径4毫米,先端3裂;花冠长圆形,先端3裂,花萼与花冠均被绢毛;唇瓣卵形,有波状缺刻,橙红色;雄蕊1;花柱1,超过药隔,子房下位。果实阔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红色,表面被细毛;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花(山姜花)、种子(土砂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沟边或林下湿地。分布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
性味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温。"
②《纲目》:"辛,热,无毒。"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活血。治脘腹冷痛,风湿筋骨疼痛,劳伤吐血,跌损瘀滞,月经不调。
①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②《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③《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④《峨帽药植》:"治无名肿毒。"
⑤《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
⑥《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劳伤吐血:九姜连(童便泡七日,取出阴干用)三钱,一口血三钱,山高梁三钱。泡酒半斤,每服一两。
②治虚弱咳嗽:㈠九姜连三钱,大鹅儿肠三钱。炖肉吃。㈡九姜连粉末一两,核桃仁一两。加蜂糖二两,混匀蒸热,制成龙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③治久咳:九姜连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净,蒸热,晒干)二钱,白芷二钱,追风伞二钱。泡酒一斤,每服一两。(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0517w.org/news/589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