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圆田螺多钱一斤(东南亚很多人吃福寿螺,他们真的不怕吗?)

admin 阅读:103 2024-10-11 01:19:40 评论:0

一提到福寿螺,我估计很多人都已经皱起了眉头。毕竟,这东西现在已经臭名昭著了,国内已经有不少人因为吃了不熟的福寿螺得了寄生虫病,甚至还闹上了新闻。但你去东南亚走一圈,会发现这种“危险食材”在当地的大排档和小吃摊里特别常见,很多人吃得津津有味。到底为啥他们敢吃福寿螺?难道不怕寄生虫吗?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福寿螺,吃它真有风险吗?


先说结论,福寿螺确实能吃,它本身没有毒,但问题是它体内很容易带有寄生虫卵,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玩意可不简单,一旦感染,会钻进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会导致嗜酸性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生吃或未煮熟的福寿螺确实风险极大,几乎“必中招”。


国内很多人一提福寿螺,反应就是“不能吃”“有寄生虫”。其实这也是因为很多商家为了保证福寿螺的鲜嫩口感,常常煮不熟。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就趁机入侵了。这就导致了“福寿螺=寄生虫”的印象,但其实只要处理得当,福寿螺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东南亚人怎么吃福寿螺?


既然福寿螺存在这么大的风险,那东南亚人是怎么敢放心吃的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些“独门技巧”。


举个例子,东南亚很多国家,尤其是印度、泰国、越南,他们的烹饪方式可以说是严防死守。怎么做呢?首先,他们会先把福寿螺煮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把螺肉彻底煮透。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把寄生虫卵杀死了。


但这里有个问题,福寿螺煮得太久,肉质就会变得又老又柴,跟嚼轮胎似的,口感全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人把煮好的螺肉取出来,切成小块,甚至直接剁碎。接着,他们会用大量的香料,比如印度常见的玛莎拉、泰国的咖喱酱,熬成糊状,再把螺肉炒一遍。通过两次高温烹制,不仅寄生虫彻底没了,还能通过丰富的调味品把本来不好吃的螺肉做得香味十足。


说白了,他们的做法就是“猛火 香料”双重保障,既能解决安全问题,又能让福寿螺吃起来味道不差。这种做法很像你用一堆香料把拖鞋煮得香喷喷的,味道的确是不错。


那些“不怕”的东南亚人


那是不是说东南亚人就不怕吃福寿螺呢?其实不是。他们也知道这东西有风险,只不过处理方式更讲究。再加上很多人从小吃到大,身体可能对一些常见的寄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习惯了也就没那么多担心。


当然,这并不代表寄生虫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很多游客去东南亚旅游,觉得当地人吃得这么香,自己也想试试,结果中招的可不少。要知道,很多街边摊贩为了省时间,可能煮得不够透,风险就大大增加了。而当地人毕竟吃得熟,或许身体已经有一定的适应性,换做你去尝尝,就可能没那么幸运了。


真的只有福寿螺有寄生虫吗?


聊到这儿,可能有人想问:既然福寿螺有寄生虫,那是不是只要不吃它,其他水产品就没问题了?其实,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不止福寿螺。像非洲大蜗牛、中华圆田螺、淡水虾,甚至蟾蜍、蛙、蛇等体内都可能带有寄生虫卵。所以,即便你不吃福寿螺,吃其他这些淡水动物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样要煮熟。


吃还是不吃?如何分辨?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福寿螺能吃。但前提是你得保证它彻底熟透,而且得是在正规餐厅或者你信得过的地方。对于东南亚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烹饪技巧,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安全的吃法。但如果你只是偶尔尝鲜,还是要谨慎。尤其是那些街头小摊,别看香味扑鼻,有时候做得不够透彻,寄生虫照样找上门。


大家在外面吃饭一般吃的都是田螺,田螺在国内广泛食用,相对安全,只要煮熟,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而福寿螺容易携带寄生虫,吃的时候有很大的风险。为了避免有不良商家用福寿螺冒顶田螺,学会在日常中如何区分这两种螺也是非常重要的。


看外观


田螺:田螺的个头一般较小,壳比较厚实,螺纹明显且壳口相对较小,颜色偏深绿色或褐色。田螺的螺顶相对尖细。


福寿螺:福寿螺个头更大,壳比较薄,螺纹明显但壳口大且呈圆形,颜色偏浅,通常是黄褐色或暗黄色。福寿螺的螺顶短粗而圆钝,看起来没有田螺那么“纤细”。


田螺与福寿螺的外观对比




综上所述,如果大家以后想避开福寿螺那么一定要学会辨认田螺和福寿螺的区别,如果是自己想尝尝味儿,那么一定要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商家,或者自己操刀啦。


最后的最后,你觉得你会尝试福寿螺吗?还是宁愿远远避开这个“美味”?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0517w.org/news/6921.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