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禽流感(广东医疗专家披露:1月中深圳接到三例重症,钟南山鼓励反映实情)

admin 阅读:129 2024-10-11 02:02:39 评论:0

2月18日傍晚,刚刚结束了与地市定点收治医院远程视频会的覃铁和收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珠海那位广东省最早上ECMO支持的危重型患者,虽经全力救治,还是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去世了。鼓舞人心的消息也有,这一天,深圳一名上了ECMO多日的危重型患者成功撤机,情况趋向稳定;这一天,广东全省一共有8名曾经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康复出院。


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覃铁和


覃铁和是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的组长,全省21个地级市,他和广东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另一名呼吸重症专家黎毅敏去过16个。抗疫开始,各地首诊的所有患者,他们都去看过。后来,所有的危重症患者,他们都参与了会诊,指导各地的专家调整患者病情变化期间的救治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一个来月,全省现存的60个重型患者、25个危重型患者的资料,几乎做到了然于胸。


2月18日,覃铁和接受了南都记者独家专访,他说在广东省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之前,广东省的临床专家救治组就开始运作起来了。采访中详细追溯了广东省首例患者的确诊、治疗细节;在深圳发现三例重症患者后汇报给钟南山院士,受到“大胆讲真话”的鼓励,为广东防控尽早提供了依据;披露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地多例危重患者接受会诊抢救的细节,从中总结出宝贵的救治经验。


对于疫情的走势,覃铁和这样预测:不是尾声 但距离胜利已不远。


病例出现之前 广东专家救治组已在工作


覃铁和多次作为国家和广东省特派的ICU专家,参与了SARSH1N1H7N9MERS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救治。在2003年SARS之后,广东经历了一系列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疾病的侵袭。从H5N1到H5N6到H7N9,再到H9N2……不论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序列怎么改变,覃铁和都参与重症、危重症患者临床救治的会诊和讨论。作为应对策略,广东省卫生行政部门一早构建了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诊疗体系。“广东省的省级临床专家组工作机制,以及很多应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分级救治体系,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甚至在全省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就会及时启用。”覃铁和告诉南都记者,在广东省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之前,广东省的临床专家救治组就开始运作起来了。


1月13日,他就参加了广东省内一个重症肺炎病例的讨论。“好在是虚惊一场,那名患者并不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病原学检查很快明确了属于细菌性,也就排除了患上新冠肺炎的可能。”


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和主要的人员流入地,疫情经由运输网络进入的风险极大。在排除了第一个会诊病人的仅一天后的1月14日,深圳北大医院的ICU主任与覃铁和通电话,该院一名有明确武汉旅居历史的老人,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有明显“病毒肺”特点。“结合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我当时第一时间就在心里暗想,该来的还是来了。”


真正的考验来了 前三例患者都是重症


为了近距离观察广东前三例病患的情况,覃铁和(右一)和黎毅敏(左一)进入深圳三院的隔离病区。受访者供图


患者一来就是重症,呼吸衰竭到了重度成人呼吸窘迫阶段。覃铁和很快就跟深圳当地的ICU专家进行了讨论,并叮嘱尽快在做好医生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给这位年过六旬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插管后尽快转送定点收治医院——深圳三院。


“现在想起来,依然还有些后怕,这是一个全新的传染病,传播力如何当初并不知道,医生护士如何防护还没有明确指引。”覃铁和作为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老专家,自然知道那场同样由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对防护装备的穿透力。当时流传着一个说法:“一次气管插管,患者的喷射物中蕴含的病毒,可能会导致3名医护人员中招。”


覃铁和非常肯定,当时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其实是冒了相当大的被感染风险的。


第二天早上,他和黎毅敏这两位省级专家组的正、副组长,就站在了深圳三院的病房里,来到这位患者的身边。这位体型偏胖的老人,呼吸显得非常急促。患者稍早前有过湖北旅游史,在武汉停留了一段时间。“老人在出现症状后,选择在住地附近的医院接受治疗,直到出现危重症状况,才到大医院就医。”


老人在气管插管后,血氧依然很低。专家们连夜讨论,决定采取俯卧位通气。“如果正面躺着,肺泡会受重力牵引,使得靠近背部一侧的肺泡塌陷。但如果趴着,这些肺泡就能更好地张开,提供更好的通气,更好的氧合。”


也就是这一天,深圳三院里还有两位症状、影像高度雷同的病例。患者来自同一个家庭,夫妻俩都去过湖北武汉,可两人在回到深圳后,又造成了其他家人出现典型的症状,正在接受治疗,等待排查确诊。


当时的公开资料,还并未明确新冠肺炎能够“人传人”,湖北武汉当地的病例数也长期停滞在了41例,并无增长的态势。可广东的前三例病例中,就明显出现了本地发生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特点。


钟南山鼓励反映实情 为全省防控提供依据


受彼时检测技术等诸多因素困扰,广东省内前期病例的确诊过程有点跌宕起伏、波折不断第一例病例在1月14日就已经进行了插管,1月20日凌晨最终收到了国家疾控中心的确诊复核。但这并不代表广东可以对疫情的防控有所大意。


1月16日,覃铁和、黎毅敏作为专家代表陪同省领导到广东省疾控中心的调研。两位专家就向领导们汇报了事态的最新进展,和已然显现出来的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特点。


汇报之前,我们和钟南山院士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沟通。当时钟院士就鼓励我们,把最真实的情况说出来,为广东省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佐证、依据。”覃铁和回忆道,在调研过程中,他把深圳出现的第二、三例患者的详细情况、流行病学特征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出现的本地家庭聚集发病新特点,值得关注。


覃铁和表示,现在想来,广东之所以很快就启动了一级响应,和钟南山院士在湖北考察后通报了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有关,也和广东对疾病特性有了初步了解有关。“经历过2003年SARS带来的阵痛,对于新发传染病如果防堵不力,可能造成的异地播散有着深切的体会。”


当天下午,在广东省卫健委的安排下,覃铁和、黎毅敏开始对全省21个地市的呼吸科、感染科、ICU医务人员进行了大范围的培训。提醒各个地市都要绷紧那根弦。


1月17日,两人又陪同钟南山院士等再次赶到了深圳三院,现场了解三位患者实际情况。“一个气管插管,一个上了无创呼吸机,一个则开始进行高流量给氧。按照现在最新的分级,都是重型以上的患者。”


每例重型以上病例详情 每天都会传送到他手机上


覃铁和(中)与揭阳一线医生商讨患者病情和救治方案。受访者供图


覃铁和的忙碌程度实际上是和全省病例报告数量成正比的。和他们一起忙碌的,还有广东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在广东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后,刘冠贤的职务是疫情防控指挥部救治组的副组长,覃铁和、黎毅敏成了救治组下辖的专家组组长、副组长。


广东省很快就启动了“3 1”工作机制。“这个机制,意味着广东省内每出现一例重症、危重症患者,都必定有省级专家组成员现场进行会诊,参与制定救治计划。”普通型转重型要出现,重型转危重型也要到场。在最近的一个月里,覃铁和干得最多的是两件事情——会诊和正在去会诊的路上。他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的,可能第一天还出现在粤西的湛江,第二天就在粤东的揭阳、汕头


全省每一例重型以上病例的详情、进展,每天都会传送到覃铁和的手机上,类似的和定点医院的短信、视频、微信沟通,从未中断。覃铁和表示:“其实,作为前线的医生更加辛苦,我们只是关注到了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可基层一线的医生,需要对每一个确诊患者进行高度关注。”


覃铁和表示,建立三级巡诊制度,并不代表一线医生在技术上有什么不足,关键是利用高级别医生的经验给予一种支持。


这一巡诊机制,也让覃铁和接触到了一例非常积极的案例。一名年过八旬的湛江老人,在湖北工作生活了60年,今年春节回来过冬。“我和黎毅敏教授当时又正好在湛江培训医务人员。老人被及时地发现、治疗和干预,很快被送到了湛江当地的定点医院接受氧疗支持,病情稳定下来。”


“目前看来,广东的疫情特点很明确。输入型病例多,家庭聚集性病例多,重症患者中老年病患多。”覃铁和表示,可同样是高龄病患,同样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基础性疾病,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治疗、干预的老年患者,他的预后也可以非常好,湛江这名高龄患者就证明了这一点。


首个死亡病例 :患者忽略了接触史而延误治疗


在不断的巡诊中,尤其是对全省重型病例的观察、统计,广东省也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详尽的诊疗方案。比如通过对确诊病患的筛查,加强患者病情变化的研判。“这一套筛查体系,总的原则就是尽量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筛查出那些可能转重的病患。”


为此,覃铁和特别建议定点收治医院,都在患者的桌面上放一个小闹钟。就为了让医生查房时能够清晰地捕捉患者的呼吸频率。“国家标准是对每分钟呼吸23次以上的患者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我们放宽一点,但也要医生护士密切关注那些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5次以上的患者。”


这样做了,即便患者的持续加重难以避免,前期筛查出来了,治疗上再在第一时间段给予正确的支持,也能减轻病情。“早期的氧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重型患者而言,如果非得上插管、呼吸机,那患者的后续治疗就会显得异常艰难。”


理论和实践构建出来的治疗网络已非常严密,但这样一张治疗网络,同样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广东省出现的第一例死亡病例就是这样,该患者出现症状后求医时,忽略了自己接触过湖北返粤人员这一情况,到定点收治医院治疗时,已经特别危重了。当天诊断,当天就病危,没过多久就宣告不治。连上ECMO的机会都没有留给一线救治医护人员。


广东省现阶段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很多有类似的耽搁。东莞出现的首例死亡病例,一家四口聚集发病,就医时的主诉就是咳嗽、发热近两周时间。“十多天时间过去了,病毒侵袭的肺部都已经异常脆弱了。”


和钟南山一起抢救中山31岁重症产妇


在广东省的危重型患者、死亡病例中,老龄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但也有意外,中山市收治的一名重症产妇就异常地年轻——年仅31岁。这位产妇也是从湖北回粤,发热、咳嗽了一段时间。


“她如果能早点到医院就医,情况也不会这样,至少孩子可能保得住。”覃铁和告诉南都记者,新冠肺炎本来就是一种攻击呼吸系统、令患者缺氧的疾病。如果它攻击的是孕妇,情况就更危险。因为孕妇不仅本人要耗氧,其腹内的宝宝也需要耗氧。长期的缺氧症状,这名年轻的产妇接受剖宫产终止妊娠时,孩子已然死亡。年轻的母亲同样进入病危,被迫使用最高级的生命支持体系——ECMO。


覃铁和现场看过这个病患的情况,钟南山院士参与的高级别专家组远程会诊,也会对这名患者给予高度的关注。“太年轻了,各位务必要重视,尽力将她抢救过来。”钟南山甚至在总结阶段现场叮嘱。


“经过了十来天的治疗,对症处理,现在该产妇的病情已然处在相持阶段。”每次远程会诊都是主持人的覃铁和告诉南都记者。临床一线和新冠病毒斗争了一个来月,覃铁和也在归纳、总结着经验。比如早期的氧疗,比如早期患者的筛查、预判;比如重症医学的提前介入。“和其他兄弟省份的病例比较起来,我们省的重型、危重型的病例比较集中在老年群体,病情变化可能很快、很突然。”覃铁和表示,广东使用到ECMO这一顶级支持设备的病患超过了10例,这需要ICU专家提前介入进来。该给予呼吸支持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呼吸支持,该给予更高规格的生命支持时,就需要及时使用呼吸机,甚至ECMO。


不是尾声 但距离胜利已不远


在2月18日深夜,完成了一天临床工作的覃铁和又在准备着第二天的全省远程会诊,并着手撰写广东省的第四版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系统地归纳、总结,能够帮助一线的医生们少走弯路。


一线医生又发来了一段患者视频,患者使用了高流量供氧后还能很好地进食、活动。但如果按照国家版本的诊疗指南,这个患者其实应该是要接受气管插管治疗了。是覃铁和、黎毅敏这些省级专家在会诊后,与临床一线医生一起决定了暂不插管,持续高流量氧疗,密切观察。“做医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但也要将这些数据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气管插管了,可能规避了风险,但对于一些特殊病例,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带来的结局将会天差地别。”


这一天晚间,珠海同行向覃铁和报告了一个坏消息:当地首例上ECMO的危重型病例,持续了20来天后还是没救回来。“ECMO其实也是个双刃剑,能够延续生命,但什么时候撤机了,才是真正地成功延续生命。”


这个夜晚,广东本地的好消息很多,广州新增病例零报告,深圳出院了8名曾经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全省新增确诊病例数降到了个位数。危重患者的救治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整体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曙光已经在前。


人物简介


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覃铁和


覃铁和是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兼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从事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多年的专家。他多次作为国家和广东省特派的ICU专家,参与了SARS、H1N1、H7N9、MERS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汶川、玉树、雅安、昭通地震、平顶山特大矿难、伊春空难、天津特大爆炸等重大灾难的救治工作,曾任省禽流感专家组副组长、原卫生部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兼省重症专家组组长、原省卫生计生委H7N9禽流感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原省卫生厅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平顶山特大矿难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鲁甸地震国家医疗队副队长兼ICU专家组组长、天津特大爆炸第三批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等职……也正是因为丰富的阅历和救治经验,省卫生健康委指派他做省级临床救治方面的专家组组长。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图片:受访者供图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0517w.org/news/7105.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